朱合华
出生年月:1962年10月
出生地:安徽巢湖
职称:教授(博士生导师)、国家注册土木(岩土)工程师
职务:隧道二室主任/主任(教育部土木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)
专业领域:土木工程(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)
地址: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岩土搂706室,200092
电话/传真:+86-21-65985014/5140(O)
Email:zhuhehua@tongji.edu.cn, geofba2d@263.net
个人主页:http://geotec.tongji.edu.cn/selfpage/zhuhh/zhu-hehua.htm
教育经历:
博士学位(1986-1989):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(地下结构方向)
学位论文:《隧道掘进面时空效应研究—边界元法若干理论与工程应用》
导师:孙钧教授、杨林德教授,同济大学
硕士学位(1983-1986):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
学位论文:《不连续面非线性效应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》
导师:李通林教授,重庆大学
学士学位(1979-1983):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化学矿开采专业
工作经历:
2010.9-现在 同济大学教授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(2009-2012)
其中2011.8-2012.7在美国Virginia Tech大学访问教授
2006.4-2010.9: 同济大学教授,兼土木工程学院院长
2000.3-2006.3: 同济大学教授,兼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(2002.4-)、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主任
1997.8-2000.2: 同济大学教授(博士生导师,1997.8-),兼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系主任
1995.8-1997.7: 同济大学副教授、教授(破格,1996.1-)
1993.7-1995.8: 日本大阪地域地层环境研究所(土质试验所)、京都大学博士后研究
1992.1-1993.6: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工作,副教授(破格)
1989.10-1992.1: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工作,讲师
研究方向:
岩体破坏力学与岩土工程数值方法
隧道及地下工程全寿命设计理论
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
地下空间防灾减灾
科研项目: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40672184):软弱破碎隧道围岩渐进性破坏分析与松动荷载预测研究,2007.1-2009.12,项目负责人;
上海青草沙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: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输水隧道衬砌结构接头试验研究,2008.5-2009.6, 项目负责人;
国家科技支撑计划(2006BAJ27B05):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工程化技术开发,2007.1-2010.12, 项目负责人;
国家863计划(2006AA11Z102):大深度大断面地下穿越工程与微扰动施工研究,2007.1-2008.12, 项目负责人之一;
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(50579093):岩石高边坡裂纹扩展过程的无网格方法模拟研究,2006.1-2008.12,项目第二负责人;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(50639090):深部岩体工程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,2007.1-2009.12,项目第四负责人;
国家科技攻关项目(2005BA908B06世博科技专项):世博园区数字地下空间基础平台与应用研究, 2005.10-2007.12, 项目负责人之一;
厦门东通道工程指挥部:厦门东通道(翔安隧道)数字海底隧道工程应用研究, 2005.10-2008.12, 项目负责人 ;
国家科技支撑计划(2006BAJ27B04):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技术研究,2007.1-2010.12, 项目第二负责人 ;
海南省交通厅:琼州海峡跨海公路通道规划研究,2005.8-2006.12, 项目负责人;
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(04dz12011子项):崇明越江通道隧道工程三维数字模型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,2004.8-2006.12, 项目负责人;
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(04dz12010):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应用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研究,2004.8-2006.12,项目技术总负责人,并负责承担子项“地下空间防灾安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”研究;
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师奖励计划:三维数字地层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,2003.1-2007.12,项目负责人;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40172095):隧道围岩可视化数字地层信息系统与施工监控研究,2002.1-2004.12,项目负责人;
国家“863”计划(子项):盾构地层适应性设计理论、方法和模拟试验台,2003.3-2005.3,项目负责人;
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(59738160):受施工扰动影响的土体环境稳定理论和控制方法,1998.1-2001.12,第3完成人;
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(04dz12010子项):超长大断面管幕-箱涵推进技术研究与应用,2003.10-2005.12,项目负责人之一;
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重点项目(2003-318-000-22):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,2002.4-2005.5,项目负责人;
云南省交通建设科技项目TST(2001)209A: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分类及应用研究,2001.10-2003.12,第4完成人;
云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: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研究,2003.10-2004.10,第3负责人;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:岩土介质随机形变场仿真模型识别理论,1993.1-1995.4,第2完成人;
福建省交通厅、罗长高速公路指挥部:大跨度连拱不对称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与防排水技术研究,2000.9-2002.4,项目负责人;
韩 国三星建设公司技术研究所(国际合作项目):Dynamic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for Retaining System and Existing Structures of Deep Foundation Pit(Technical Report),,1997.9-1998.9,项目负责人;
国家教育委员会留学回国人员基金(100-144-08-040):盾构隧道施工监控跟踪系统的开发与应用,1996.11-1997.4,项目负责人;
日 本大阪土质试验所(国际合作项目): Designs and Analyses on Underground Structures,International co-operation project with Geo-research Institute of Osaka, Japan, supported by Osaka Traffic Bureau,1994.6-1995.12,项目负责人;
日本大阪土质试验所(国际合作项目): Studies on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of Shield Tunnelling,International co-operation project with Geo-research Institute of Osaka, Japan, 1995.3-1996.6,项目负责人;
上海市市政局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:崇明越江通道风险评估,2002.5-2004.3,项目第5负责人;
同济曙光系列软件的研制与设计,1996-今,项目负责人:朱合华,丁文其,李晓军,蔡永昌等;
科研获奖(二等奖以上):
国家科技进步奖“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”,二等,朱合华,黄宏伟,廖少明,杨林德,白廷辉,白云等,2008年;
广东省科技进步奖“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”,一等,排名第5,2008年;
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“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”,一等,朱合华,黄宏伟,廖少明,杨林德,白廷辉,白云等,2006年;
上海市科技进步奖“大断面管幕-箱涵顶进应用技术研究”,一等,沈桂平,周松,朱合华,陈鸿,葛金科等,2006年;
上海市科技进步奖“非开挖工程中的高分子泥浆技术及其应用”,二等,排名第10,2008年;
云南省科技进步奖“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”,二等,李志厚,朱合华,丁文其等,2006年;
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“龙山浅埋大跨连拱隧道动态反馈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”,二等,徐宏光,朱合华,章力民,张胜,王飞等,2006年;
云南省科技进步奖“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分类及应用研究”,二等,吴华金,李志厚,李国锋,朱合华,杨延,苏生瑞,和昆,丁文其,雷华,2004年;
教育部科技进步奖“同济曙光岩土及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软件”,二等,朱合华,丁文其,李晓军,杨林德,蔡永昌等, 2003年;
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“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风险分析研究”,一等,李永盛,陶履彬,肖汝城,朱合华,陈晓鸿,贾坚等,2003年;
上海市科技进步奖“自动引导三维曲线顶管施工技术与应用”,二等,吴根祥,葛金科,范明星,郑传淼,丁容琪,朱合华,丁文其,2001年;
建设部科技进步奖“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”,二等,杨林德,朱合华,黄伟,冯紫良,袁勇,1998年;
军队科技进步奖“特定软弱破碎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和支护设计研究”,二等,参加(孙钧、朱合华),1994年;
专利及软件著作权:
软件著作权:同济曙光岩土及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软件,登记号:2003SR7088,著作权人:朱合华,丁文其,李晓军;
软件著作权:隧道结构断面优化设计软件,登记号:2008SR13153,著作权人:朱合华,骆晓,蔡永昌;
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:盾构隧道预应力管,专利号:ZL 2003 2 0122892.X,授权公告日:2005年1月12日,设计人:朱合华,白廷辉,周文波,傅德明,于宁,廖少明;
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:管片接头张角及构件曲率测量装置,专利号:ZL 2006 2 0044195.0,授权公告日:2007年8月22日,设计人:朱合华,闫治国,丁文其,强健,姚坚,曾令军;
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:抗爆裂复合盾构隧道管片,专利号:ZL 2006 2 0046171.9,授权公告日:2007年9月26日,设计人:朱合华,闫治国,丁文其,强健,姚坚;
授权的发明专利:模拟上海地区软土地基的模型土,专利号:ZL 2005 1 0024199.2,授权公告日:2008年1月30日,发明人:朱合华,徐前卫,廖少明,傅德明,张冠军;
公开发明专利:可模拟地层抗力的弹性加载装置,申请号:200610029309.9,公开号:CN101113596,公开日期:2008年1月30日,发明人:闫治国,朱合华,丁文其,姚坚,强健,曾令军;
公开发明专利:隧道衬砌构件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系统,申请号:200610030454.9,公开号:CN101131342,公开日期:2008年2月27日,发明人:朱合华,闫治国,袁勇,白廷辉,曾令军,强健;
公开发明专利:环形隧道衬砌结构体系的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系统,申请号:200610030455.3,公开号:CN101131343,公开日期:2008年2月27日,发明人:闫治国,朱合华,丁文其,曾令军,强健,姚坚;
公开实用新型专利:连拱隧道(一种三层直中墙连拱隧道结构型式),申请号:200520044198.X,公开号:CN2839559,公开日:2006年11月22日,设计人:朱合华,高世军,李志厚,马平均,李玉文,丁文其;